今天:

人才风采

返回首页>
【北京市优青】李万成
发布时间:2018-05-08

顺义这位教师,创办首个湿地学校

“生物课是我的最爱。李老师总有各种好玩的活动让你说服自己,‘合理的’翘课,跟他出去玩耍一天。比如去潮白河观个鸟,在汉石桥湿地宣传个爱鸟日,再顺便吃点儿桑葚,或者在学校的树上架个梯子,邀你一起看看鸟蛋,再不济,还会手把手地教你怎么酿葡萄酒呢。”这是一位从顺义区牛栏山一中毕业的学生给自己母校的留言。给许许多多像他一样在牛栏山一中就读过的同学留下美好回忆并教会他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李老师,就是倡议创办全国首个湿地学校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的牛栏山一中生物老师李万成。

1126D4DD%40D86B9F49.10168159.JPG_recompress

 

田野里长大的孩子当上孩子王

图片8

万成1977年李万成出生于江苏,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附近的一个农村长大,家乡秀丽的山水,处处灵动着的鸟语花香,让李万成从小就对大自然、对生命万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好奇。

1998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后的李万成来到顺义区木林中学任教教生物,当了三年的班主任,并带领很多对自然感兴趣的学生走遍了木林的山山水水,让孩子们认识身边的一草一木。2001年,他来到牛栏山一中,担任一名高中生物教师。

生物课在初高中教学中是门“边缘学科”,远没有其他主科更能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但在李万成老师的心里大自然是万物之源,生物课不但能培养学生从自然中感悟人生,还能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

基于对生物课的特殊理解,李万成老师20年如一日,在初高中生物课的岗位上乐此不疲。他既当学校的生物老师还兼任科技组组长和科技辅导员,把在其他学校提不上档次,很难做出成绩的生物教学,活脱脱教成了一门学生最爱,市区有名的“主科”。

创办全国首个湿地学校

图片9

“干海绵和湿海绵,哪个吸水更快?”顺义区汉石桥湿地20米高的观鸟台上,一位老师在给学生提问题。“肯定是干海绵啊。”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大声说。“我们还是来做个实验吧。”老师道。

只见老师把两杯同样多的蓝色液体分别倒在了干、湿海绵上,让同学们没想到的是,湿海绵吸收蓝色液体的速度大大快于干海绵。“怎么会是这样?”同学们惊叫道。

“干海绵表面有张力,阻碍了水分的吸收,湿海绵则相反。干海绵就像干地,湿海绵就像湿地,因而湿地可以涵养水源,储存更多的水分。”老师解释说。这是李万成的一堂普通生物课。

以世间万物为师,把课堂搬到室外。为了让生物课教学真正起到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效果,李万成老师先是在牛栏山一中校园内搭起生物课教学的室外平台,利用牛栏山一中校园内绿树成荫、鸟类品种繁多等优势,因地制宜地搭建起了几个观鸟梯子和平台,带领学生观察在校园内几种植物上筑巢的白头鹎,又从鸟市买来几只鸟笼,笼养白头鹎观察其食性。同时,他又对学校中金翅雀和灰喜鹊进行了详实的研究。

2002年,牛栏山一中学生对白头鹎的研究成果,在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2004年,牛栏山一中的学生又证明白头鹎已经成为北京市的留鸟,为北京留鸟名册中又添加了一个新成员。2008年,同学们对灰喜鹊的研究获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央电视台《神奇之窗》也因此对灰喜鹊的研究做了一期节目。而该校金翅雀的生态学研究视频也是全国最完整的。

李万成认为仅在校内观察鸟类,远远不能打开同学们对自然界的认知。2003年,在李万成和其他一些科技教师的主张下,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牛栏山一中和杨镇一中合作,在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设立了北京市湿地学校,这也是国内首所湿地学校。汉石桥湿地内有鹭类、雁鸭类、鹬类等各种鸟类150余种,还有北京地区不常见的黑鹳、大天鹅、大鵟等,是北京野外观测鸟类的最好地点之一。从此,顺义区的中学生拥有了一座观鸟的“大课堂”。李万成老师亲自担任国内首个湿地学校的副校长。几年来,北京湿地学校已经接待了全国(冬)夏令营的几千名中学生。李万成老师还利用自身特长在牛栏山一中建立了湿地鸟类标本馆。

根据自己多年观鸟实践探索,2007年李万成主编了《飞翔的鸟》一书,该书入选北京市首批中小学科技活动教材;此后他还与他人合作出版了《湿地知识与科技探索活动》及作为顺义初中乡土教材的《顺义生物》等书。

“贪玩儿”老师获优秀教师奖

在牛栏山一中同学们眼里,李万成是一位非常“贪玩儿”的老师,李老师的生物课也是他们开启对世界探索之旅的起点和动力。

为了表彰李万成老师的贡献,2010年他荣获北京市第六批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入选北京市高级专家人才库);2009年和2016年两次获北京市十佳辅导员;2015年被评为全国自然体验培训师;2016年被评为高级教师。除此之外,他还3次在全国小院士评选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教师、顺义骨干教师、顺义区园丁新星,并两次荣获顺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图片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