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之一:刘子健
近年来,顺义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狠抓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引领示范作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此,本平台特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顺义区农村实用人才巡礼”,每期推出一个典型人物。这些典型人物,有新型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农民合作社经济组织带头人等。通过典型宣传,力争发现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为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刘子健:这个80后“粪青”,带领顺义农民创收
顺义有位“与众不同”的80后,他不爱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却偏爱家乡的田园风光;不喜欢日益更新的科技产品,却偏爱与农田做伴;不钟情于瓜果梨桃,却独爱各类农业废弃物。这位为实现农业梦想而回归农村的“粪青”,就是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子健。
怀念田园,外企白领回乡创业
2010年,已经在国贸某外企公司工作了5年的刘子健,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拥堵的北京城中。在等车的间隙中,他看到公交车里每张或疲惫、或焦躁、或冷漠的脸,耳畔并伴有不断的汽车鸣笛声。看着穿梭在车流中,一个个步履匆匆的行人,他忽然意识到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忽然开始怀念起自己的家乡——顺义,怀念潮白河,怀念顺义马路两边的大杨树,怀念老家的田野,怀念自己的家。于是,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他,毅然决然选择辞职,回乡创业。
外企白领摇身一变成为“粪青”
回乡创业做什么?这个问题,一时让刘子健犯了难。由于在大学时候接触过废弃物处理问题,又经过在网上反复地查阅资料,刘子健认为将秸秆、蔬菜烂秧、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加工制作成高品质有机肥,不仅可以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还可以大量消纳种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废弃物,以此来促进农村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
于是,刘子健与他的朋友一起远赴台湾、澳洲、日本等地,学习当地有关农业废弃物处理的技术。回国之后,他又走访村庄,咨询专家,潜心研究,经过一系列地思考与试验,最终于2013年1月,成立了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而说起“粪青”的由来,那还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由于创业之后,刘子健整天搞有机肥,倒腾各种畜禽粪便,回家时,免不了一身粪味儿。某天,刘子健的母亲实在忍不住说:“我这个儿子啊,年纪轻轻,身上却老有股粪味儿,还真成‘粪青’了。”自此,“粪青”这个称号就叫开了。
“小白”创业家,带领企业获得10项专利
“第一次创业,免不了碰壁。”刘子健称,由于自己是创业“小白”,自己就在专业上下起功夫,不仅自己学习相关知识,还找北京市农业局等专业部门合作。在创业初期,他走访多个村镇宣传、寻求合作,并先后与14家养殖企业、60余户种植单位达成合作。
“也有好多农民不配合,我慢慢改变他们。”祖祖辈辈都在田地里打交道的农民,大多不太懂垃圾分类,刘子健决定从“源头”改变他们,首先让他们分清农用垃圾、秸秆和工用(生活)垃圾,并通过晚收分类做得不够好的农户的垃圾、用优惠价格把肥料卖给分类做得好的农户和组织分拣垃圾活动选出优秀农户并发放奖品等形式,让农户体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中国从未有过秸秆处理专用粉碎机,刘子健就带领自己的团队,联系机械专家,共同研制了一台“蔬菜秸秆专用粉碎机”,获得国家专利。目前,北京奥格尼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在刘子健的带领下,获得了10项专利。该公司所申报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垃圾变废为宝项目”入选2016年北京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项目。仅在2016年,该公司负责顺义区李遂、北务两镇1.5万亩蔬菜种植地及1万亩大田种植区的秸秆回收工作,日清运并处理农作物秸秆废弃物220吨,年处理有机废弃物45000吨,畜禽粪便60000方,年产能可达40000吨。